图为石城夫妇在加工石刻 任东海 摄
天津北方网讯:谈起蓟县盘山上的“摩崖石刻”,人们并不陌生。而在盘山脚下,有这样一位民间石刻爱好者,近20年来,他踏遍方圆200多平方公里山区,搜寻、拓取、雕刻、保护盘山“摩崖石刻”。他叫石城,蓟县官庄镇联合村村民。近日,他以自己多年的收集、制作为基础,正打算开办一个以盘山“摩崖石刻”文化为主题的农家院。
日前,记者走进盘山脚下的石城家中,只见院子中列着一块块黑色石板,上面是龙飞凤舞的字迹。“这些都是我上山搜寻石刻,拓下来后回家雕刻而成的,已雕刻了30首诗。”石城告诉记者。
49岁的石城祖籍内蒙古,从小喜欢书法、美术,高中毕业后到北京、天津闯荡,最终在盘山脚下成家落户。由于岳父是一位民间雕刻艺人,石城得以系统学习石刻艺术,并了解到许多有关盘山的名人轶事。
“那时我听说盘山上有许多‘摩崖石刻’,便起了上山搜寻的念头。上山后发现,这些石刻经雨淋日晒,亟待保护,便起了拓取、雕刻、保护的念头,并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石城说,从1992年起,在农忙之余,他常带上纸、笔、水、绳索等用品,上山搜寻、拓取。
“因为地质变迁、时间久长、风吹日晒等原因,石刻或被泥土覆盖,或位置发生移动,或字迹模糊。因此搜寻、拓取都非易事。”回忆起上山的辛苦,石城深有体会,“有一次,我在一处陡壁上发现了一处石刻,便腰系绳索,慢慢接近石刻。下的过程中,由于山壁陡滑,一失足头磕在了石头上,渗出了鲜血。但我还是强忍疼痛,坚持从凸凹不平的石刻上拓下了原迹。”石城回忆说,类似的艰险不胜枚举。
近20年来,石城的足迹踏遍盘山方圆200多平方公里的山区,共发现包括康熙、乾隆等名人的诗作135首。拓取后回家雕刻,迄今已雕刻完成了30首石刻作品。(记者任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