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雕龙客!
雕龙客

专业雕刻与雕塑

行业交易平台

铸铜雕塑的泥稿塑造 | 《雕与塑》中译本节选

来源:转载  作者:网络   2024-05-02 阅读:83

铸铜雕塑的优点和缺点_铸铜雕塑材质_铸铜雕塑优势

铸铜雕塑材质_铸铜雕塑的优点和缺点_铸铜雕塑优势

铸铜雕塑材质_铸铜雕塑优势_铸铜雕塑的优点和缺点

注:英文版原著1924年英国出版

翻制雕塑最永久的材料可能就是铸铜了,因为铸铜能抵制恶劣天气的侵蚀影响,即使是自然的腐蚀也很少。目睹以前那些的经典的作品经过那么多年仍然奇迹般的遗存下来,到今天依然那么完美,有些就象在几千年前经过艺术家富于创造性的手而得以新生。

泥稿塑造时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泥巴效果,在铸造的时候,能够完整的铸造出来,而且几乎没有效果任何损失。铸造出来之后,有些局部看起来变得如此单薄,似乎很容易折断。但无需担心一般的触摸就会把它损坏。象纪念碑人物那样尺寸大小的铸铜人体 , 可以做出飞向天空的动作,甚至还有向外飘荡的衣纹。可能只有一个脚趾头在底板上支撑,但是看起来依然非常稳定自如。这样的造型处理若用其他材料肯定会失败 , 即使能够站很长时间接受人们的欣赏,但是,其材料和动态的不安全感会传递给人们不愉快的心理感受。(见图 62、63)

铸铜雕塑材质_铸铜雕塑的优点和缺点_铸铜雕塑优势

铸铜雕塑优势_铸铜雕塑的优点和缺点_铸铜雕塑材质

图 63、作者做的同一件铸铜人物雕塑的侧面,学生很容易看出这件作品的造型不适合打石雕。

铸铜的泥稿,几乎没有任何限制而且有很多便利之处,在铸造的不同阶段几乎可以做任何修改。而且在不同的阶段看起来还不错的作品,通常铸成铜以后效果会更好(当然前提是泥稿是为铸造而作)。所以,泥巴速塑手法或者是说作品的一部分完成而其他部分保留粗糙肌理的作品,经过铸铜这种永久材料的转换会有良好的效果。

而且铜金属本身还有不同的变化漂亮的铜锈,如果精心处理一下还有更多特别效果,但假如雕塑没有城市管理机构的精心维护管理,哎哟那就糟了,长年累月雕塑会落上一层泥浆或烟青色的尖埃,看上去与黑呼呼的烟丛相比也多不了什么艺术价值。人们看了之后会伤心绝望,甚至恶语相向。一年几个英镑的开支用于雕塑的维护就会给大家带来一件好的艺术品,而人们对美丽雕塑的鼓励和赞扬就会鼓励更多优秀作品的诞生。

我希望大家都应该知道,一件铜像,不论大小,都需要精心的维护和照料。假如给予足够的维护,铜像的效果品质就会象铜金属本身一样永久,而且可能会愈来愈好。精心维护得当的话,铜铸会比石雕有更明显的优点。

在铸铜的泥稿上,你可以非常精细地模仿不同出的质地和肌理,就象那些衣纹和头发。而且,你可以保留与原本尺寸非常相似的细节。例如,从人体或躯干身上飘起来的衣服或头发可以做得非常飘逸,翅膀、花儿和各种各样的装饰配件可以非常接近真实的精巧的尺寸,可以做的比大理石雕刻更薄。虽然在铸铜泥稿的石膏像阶段,有可能折断和小的损坏,但折断的这些局部也会很容易地在去铸造工厂之前把它修补好,损坏的地方也可以重新修改好,甚至在铸铜的蜡像阶段也可以再进一步地修改。

上述的这些修改的可能仅限在铸铜的过程中,而不是在打磨的阶段,而且只是适用于“脱蜡铸造方法”这个工艺。“脱蜡铸造方法”这个工艺被认为是最适合高难度、特别复杂、尺寸又不是太大的作品。因为在你的作品真的铸成金属之前,假如有需要,在最后的阶段、在铸造厂、在你的工作室里,还可以根据需要做出很多修补调整。当然,铸造工人在铸造时用的蜡比较特别,是一种不同于日常翻模用的蜡,不通过一定的练习是不容易掌握的。

在铸铜阶段,蜡这种材料可以让你出做很多特别难对付的造型,实在不行还可用泥巴做。所以,用工人用的蜡多去练习,对学生来说是聪明的办法,以便发生偶然的失误,可以用蜡熟练地修复。

别太多指望在下一道工序或者后面再去努力修改会有好效果,不要给下一道工序留下遗憾。准确地说,在模型离开你的工作室之后,蜡稿阶段是那些有损坏的地方的最后修补或替换的机会。

如果看到你的作品以一种新的材料——蜡像的面貌出现,建议你要有接受作品小小的变动的心理准备。作品蜡像的某些部分可能需要修整的更明确些,呈现的细节会比原稿稍许的含糊一点。但是,这可能仅仅是在外观表面上的效果,更多的是由于蜡的较暗的颜色导致的(一般情况下铸造工人用的)。过多地削减修补是做不了的,因为你得记着,一件 1/2 人体的雕塑蜡像的厚度仅仅只有大约 1/4 英寸厚,或者更薄。蜡的厚度意味着铸铜后的铜的厚度,一件这样的厚度作品蜡型自然重量很轻,不仅仅容易折断,而且还容易翘曲变形。如果随意翻转压在一侧或另一侧,或者压着正面或背面,动态很容易变形。除非你能把它放在一个温度较低的地方,蜡型才能够保持相当的强度,支撑它自身的重量。在天气热的时候或温度高的房间内,要保持蜡型的硬度很不可思议。

所以,高温的天气最好让铸造工人按照通常的习惯操作。通常的作法是,往蜡型内灌入砂浆混合物,这也是铸造之前最终要作的一道工序。如果圆雕作品没有这一道工序的话,铸造出来的铜像会是实心的。当然,从来就不会出这样的事,原因显而易见。

当铸铜处于蜡型这个阶段的时候,是最好的修补作品的时机。方法是在你的旁边点上一支蜡烛,间或把正在用的铁制工具放进火焰里烤一下,让它有合适的温度恰好可以把需要修补的表面蜡层融化或者变软。不管蜡型浇得再好,总会有些模具拼缝的细缝痕迹,这些必须得修好。如果可能,艺术家要亲自出马,不要让工人来修,更不要让学徒来修。

用“失蜡”工艺铸铜的最大的优点是,在蜡型阶段你愿意多修一点就可以多修一点。另一个也许比较好的优点,尤其是圆雕作品,不需要把作品分割成好几部分,随后再拼接地来。不管多么复杂或者作品有多少内扣的形都不会有翻制的问题,可以做为一个整体铸成铜。那些尺寸小的作品还有更多特别的方法。

不论是圆雕还是浮雕,不管是纪念碑的尺度,还是再大一点,当雕塑造型比较概括、没有很多小的内扣的形的时候,也可以不经蜡像阶段修补也可以直接铸铜完成。与“失蜡法”相比,“砂型”铸造这一工艺有它自己的优点。

在铸铜作品的泥稿阶段,必须要记住,尽管任何造型都可以转化为金属材料,但从艺术角度要认真思考,充分利用严格的限制。我提出这点是为了说明,尽管“失蜡法”这种工艺允许塑造上很多的自由发挥空间,但是也不应该滥用粗糙、破破烂烂的作品效果。

另外,动态和细节的过分繁琐、过分夸张的处理,如同作品浇铸成实心一样,是个在金属铸造作品中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倾向。要小心避免如上所述。不然的话,你的作品看起来会琐碎、低俗、令人焦躁不安 , 就像很多作品犯的毛病一样,特别是一些外国的作品很明显。但是真真正正的艺术,不管用什么材料,不管什么主题,都应该是“静穆”的高贵,而不是令人不安的低俗。艺术中的畸形怪状的造型通常令人不太愉快,并且大多数情况只是艺术家为了与善良的情感产生对比、冲突而做的探索实践。

最野性凶猛的动物艺术作品,不管如何逼真地处理,都不会唤起观众恐惧和惊悚,人们不会因此而逃离。作为一件有艺术感染力的这样类型的作品,永远应是突出勇敢、力量、野性之美感的作品,也正是这些元素激发了艺术家的创作欲望。

总之应该记住,做铸铜的泥稿时,相对不完整粗一些的表面效果翻制后会比完全光滑的表面效果要好,象大师那样完成的一件作品,除了有漂亮的铜色,你会发现又平又光滑的表面肌理效果面积并不太多。而且也常常是和残缺处理的部分局部并置在一起,相互对比映衬。

简单点说,就是很明显铜金属粗糙残缺的表面肌理无疑比那些用车床车削出来的光滑铮亮的表面肌理更有意思。

任何自然的东西都比廉价的摆放在桌上的小铜像更让人喜爱。那些小雕塑在普通的杂货商店橱窗里都可以见到,哪里除艺术品之外其他东西都有卖,那些小雕塑仅仅是喜欢工艺装饰品的人们的小摆设。这些假仿铜像毫无意义,就好像是一件车床车出来,然后用砂纸打磨的东西。材料感觉冰冷没有一丝温度,丝毫看不到雕塑家对表面熟练处理、控制的痕迹。

作品铸铜的最大的一个好处是,手指的细微的印痕都可以铸出来,而且像原稿上一样地清晰。所在的这些小细节对金属的表面肌理都有意义,要认真学习做一件铸铜作品的泥稿时表面肌理的处理,要学习怎样做的更有意思、更丰富,不再单调乏味。铸铜上大而空洞没有变化的平面,不会像在大理石或其他石料上面那样有那么多的质感价值。但是铸铜有自身的材料优点,比如一块布料可以做的象蛇的舌头那样灵动飘逸,看起来很好看、很生动,但是大理石材料就没法这样处理。很多造型上的处理很明显更适合用金属铸造,如果用其他材料则可能不可思议、糟糕透顶,反之亦然。所以,每个人在创作的时候,材料使用的目的要明确,必须熟知材料之间的差异。很多作品在创作的时候会因为考虑不周或者是因为翻制的时候用了最不适合的材料,而造成作品艺术性的丧失。实践会让你学会很多的经验和道理,但是认真地研究博物馆、美术馆里收藏的好作品将也会给你实实在在的、高效的帮助,这会教给你铜铸造可以达到的、有意思的、表面肌理处理的特质。

不仅从体积角度,也多从细节的处理上,把这些铸造的肌理效果与那些在大理石或其他石头上通过恰当的处理手段得到的肌理质感作一下比较。通过实践积累经验之后,你会对各种材料在造型上相应的处理熟知于心。

其次,仿铜着色(在另一章节中会专门介绍)也是一个需要学习研究的课题。你将学会如何把效果做得更接近真的金属,而且你还会把那些看起来效果不太好的局部重新多次反复覆盖颜色。诸如此类的实验课程是门很实用的课目,特别是准备把作品铸铜的时候,是必不可缺少的。

但是下面将要讲解的的实验例子最好是在另外多翻出来的石膏像上面操作,避免失败而把原作损坏。如果你没有,如果这件作品还值得铸造成金属,那么为这个目的,花稍许的额外开支去再翻一件石膏像是值得的。

失蜡法或脱蜡法铸铜

失蜡法,或者说脱蜡法铸铜工艺,是本韦努托 • 切利尼( )[1] 和他的同时代人熟练掌握的技术之一。毫无疑问,把作品铸成金属的时候,在意大利广泛推广使用的是叫做“失蜡法工艺”这种方法,也是把那些有很多繁琐细节和倒扣的形的作品材料转换成铜的最好的方法了。

也就是说那些作品是有许多零琐局部,虽然与主体还连在一起,但很多悬空或飘出主体体积之外。但是就象大型作品适合用“砂型”铸造工艺一样,是否适合用“失蜡法工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要铸造的作品的构图和处理手法。因为比等大尺寸再大或超大的作品,不太会有很多“砂型”铸造工艺不擅长铸造的倒扣的型以及悬空出来的零碎部件和细节。

用“失蜡法”铸一个铜像,须给铸造工人提供一个准备铸造的作品的复制石膏像。虽然有些情况下,泥稿在硬度变硬之后也可以直接铸造,但是把泥稿拿给铸铜工人总是有一定风险的。正如你所知,泥稿非常脆弱,很容易损坏,特别是作品有细小脆弱的与主体连接很少的局部的时候。

只有那些不超过 2 或 3 英尺高和宽的作品,层次和处理手法比较简单的浮雕,有必要节省因为翻制石膏额外的 1 到 3 英镑开支,铸造工人才会有把握直接从泥稿上做砂模。

不管是泥稿还是石膏,铸造工人会先在作品上刷上一层或二层虫胶,然后翻一个胶模出来(具体的方法在胶模翻制一章里已详细介绍),除非作品是大体积的。然后再在胶模外面做一个石膏套模,用这件模具翻出一件蜡像,蜡像的厚度就是铸成铜的厚度。根据作品尺寸大小的不同,厚度会有所不同,等大人体约为 1/4 英寸厚,或者均匀地再厚一点。

在蜡像开模之前,铸造工人会往蜡像里面灌注进去用水调成的砖末和石膏的特殊的糊状混合物,成为蜡像的内核砂心。当蜡像开模时,内核砂心起到支撑雕像的作用,而且还防止蜡像受热变形翘曲的可能,因为铸铜的时候天气完全有可能很热。

当砖末的混合物砂浆凝固之后,蜡像的外面的模具可以打开了,露出里面的蜡像。这时候可能需要雕塑家亲自做某些修补工作。假如是圆雕,在模具合在一起的拼缝的地方,肯定需要修补。

铸造工人下一步会安排定位销、浇铸管、导气管、蜡棒导管等等(定位销是铁棒或铁杆之类的东西做成,铁棒的粗细和长度是根据作品的尺寸大小而定)。把铁杆从不同的位置穿透蜡像,直到插入内核中,蜡像的外面要留上一小截,以便当蜡像外层表面敷上砖末混合物砂浆时与铁杆紧紧地固定在一起。铁杆的主要用处是固定内核砂芯与外层砂型之间的相对的位置,当蜡融化之后,假如没有这些定位的铁杆,蜡像融化流出去之后,内核砂心极容易移定位置,有可能靠向外模的某一边。那么,铸出的铜像,某些部位可能厚度不够,而另一边的厚度又会太厚。

浇铸导管是用蜡作的管子,从铸造的主体体积通向伸出来的局部末端(就象伸出来的手臂或手指远端),作用是给融化的金属形成通道,让金属顺利快速灌注到这些细枝末节的局部位置。同时,浇铸导管还有排出气体的一个作用,同样有助于金属流动到形体的细枝末节。

下面该设置导气管了,他们安置在作品的不同地方,并且长度必须要能够露出包裹蜡像的砂型的外表面。当融化的金属浇进模具里时,模具内的空气可以借助导气管排出来。

浇铸口是蜡卷成的漏斗,厚度和长度比已经讲到的要长要厚,这样的话,当金属浇铸的时候,形成浇铸的“浇口”。

当全部蜡管在蜡像上设置好之后,外面的那层砂型可以做了,注意在外层砂型的表面要露出浇铸口和排气管的顶端。

现在可以让整个模具开始干燥并且凝固结实起来。它会被放在一个坑里,然后在它的周围用耐火砖砌起一个窑,然后用火慢慢焙烤直到蜡融化掉流出去,而且要烤得绝对没有潮气,接着就把砖搬开,在模具的周围填实沙子,这样浇注金属溶液的时候可以很牢固。等过了一段时间,模具冷却下来到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由铸造工人判定是否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浇注铜水的操作了。这只能由铸造工人来判断,这需要准确的判断经验。

熔融的金属现在浇注进蜡溶化后留下的空腔里,其他什么都不用做,只用等着金属冷却下来。如果是大尺寸的作品,可能要花几天的时间。当金属冷却下来之后,铸造工人急切地想看到敲下来外模后的效果如何,这时候的外模经过高温之后已经变的有点软了。时间不长,外模敲下来,铜像的网状的导管、浇铸排气口等等都露出来。这些都可以用锯或凿子一一切下来,如果处理的好一些,会看不出曾经存在的痕迹。

作品现在可以用稀释的硫酸来清洗,最后用清水清洗一遍。

可能需要雕塑家亲自用小的凿子对铜像作品作一遍小小的润色,然后,就是铜像的着色问题了。也许雕塑家希望他的作品是自然的铜金属色,就象从模具里出来的颜色,或者希望作品是一种或其他某种特别的铜锈效果。这种铜锈色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弱酸来做出,诸如盐酸,氰化钾[2]以及其他使用的化学物质。

一件原铜色的铸铜作品,就是从模具中刚出来的那样。通过空气的作用,它的外观效果会愈来愈好。假如你天天用手抚摸雕塑也会有用,手上分泌的油脂也能起到充分的作用。

砂型铸造

“砂型”铸造工艺,特别适用于圆雕,通过细心的操作,就不会有歪斜,倒向另一边,甚至变形翘弯的风险。详细解释一下也很容易明白的,比如说一件人体圆雕,当它翻成蜡像的时候,与底座通过脚踝只有一点点很单薄的连接,上面又是很大的体量,很容易地向某一边倒过去一点。或向前,或向后,除非很仔细地加固支撑,而且蜡像里面还要有个内核砂芯撑起来。

铸造工人用的砂子来自富沃的土壤里,这样的土壤在很潮湿的时候土壤会粘结在一起不会轻易掰开。模具之间的隔离粉(一般是砖粉)的使用是为了防止某一块模具与其他的模具粘到一块。

在有些情况下,“砂型”铸造工艺,会比“失蜡”工艺花钱小一些。

制作砂型模与石膏分块模有点类似,(就象我在翻制章节中提到的)在那些有倒扣内形的地方会有数量不一的分块模具,各自分开。在所有的分块模外面又有一个大的套模,套模的作用是移动模具时,起到固定块模的作用,分块模可以一块一块地拿出来,又可以一块块地装回各自的位置,做砂型模与石膏活模特别类似,除了用砂子之外,也就是说,用砂子填满,来取代石膏,来做块模,同样也用砂子做最外面的套模。在最外层套模的周围一圈放置一个铁制的“模具箱”,当铸造作品尺寸不大时就叫做“模具箱”,作品尺寸比较大的时候叫做“模具框”,并且这些会用插销插座固定安装起来,然后把砂子装进“模具箱”填实,装满。

做圆雕 ( 或分成几大段 ) 的模具,必须分成两块(或者更多)模具,正面一块,背面一块。并且,前后各有一个套模把它们固定在一起。当一块完成之后整个(包括模型和模具)翻转过来,然后与另一边同样的方法精确地做另一边的模具。根据模型的具体造型,也许不用太多分块,也需要分很多块。当这一边的模具也做好之后,把模具分开,首先拿开铁制的模具箱,然后拿掉外面的套模,最后把所有的块模拿开,放入套模中它们各自的位置装好。现在,可以把石膏像模型拿出来先放到一边去。接下来,要做“砂型内核”,用铁的框架放在里面加固支撑,“内核砂芯”其实就是一件原作的用砂子做的复制品。先用两大块整的模具填满砂子成型,随后把两块模具紧紧合拢在一起,然后把“框架铁箱”、“套模”和“块模”重新象以前一样再装回去。现在你有一个雕塑模型是砂子做的,里面有导气管等,这些管子伸出外面,以仅在浇铸熔融的铜水时排出气体,接着把整个的模具包括外模、内核砂芯放进烤箱中烘干,彻底干透之后再拿出来。这时,内核砂芯已经全部均匀地缩成了一层厚度,这层厚度就是将来铸造出来的铜像的厚度了。全套模具重新仔细地再装起来,把内核砂芯放在中间,铁制模具箱放在周围一圈,并用高强度螺栓固定好,模具现在已经准备好,可以浇铸了。

穿过内核砂芯两条金属杆放在合适的角度,这些金属杆穿进外模稍许长度,起到保证内核砂芯在整个模具中处在精确地空间位置而不移动,因为很显然内核砂芯的厚度削减下来后,稍稍移动位置偏差,就会导致铸出的铜像厚度一边会比另一边厚。

除了上面两件铁制的构件外,其他小的构件诸如“浇铸导管”等也会被放入内核砂芯的里面,作为分支导管通到模具不同的局部位置,熔融的金属可以顺利通过到达,空气同样可以由此排出。

在模具的上方放一个盆子,并且又开一个口子与模具相连,熔融的金属可以通过这个口子浇注入模具,盆子中有个长的铁制的手柄阀门,手柄用砂型土环绕的,用来避免熔融的金属接触到手柄。当金属溶液浇注进这个盒子的时候,阀门是打开,溶液进入模具,铸成铜像。

给予足够的时间让模具充分冷却之后,就可以开模了,可以把外面的砂型模敲碎,时间不长,雕像就会以铜的样子露出来,然后需要去掉浇铸导管等等。

假如这是整个雕像的一个局部分块,可以先放在一边,等着其他分块部分铸造出来,当全部的局部分块铆接在一起,拼缝合拢修好,那么已经把你的雕塑用砂型工艺铸成铜像了,众所周知的例子,比如说是一个等大尺寸的马,有头、尾巴、腿,尽管可以整体铸造完成,但是比等大尺寸大的雕塑这样整体铸造并不被认为是最合适的,而且会比分成几个部分铸造费用更多。

总体的来说,砂型铸造中,除了砂型模具是直接从石膏模型上翻制出来之外。砂型铸造和失蜡铸造工艺基本相同。

相比失蜡法铸造而言,砂型铸造中作品极少整体铸造,通常把模型分成几块,分段分块铸造,最后拼接起来。最好的铸造工做这些事已经非常熟练,拼缝一点都看了出来。

电解铜

电解铜工艺是最精确地把你的作品转化为金属的最精确的方法,所有能看见的细节都会得到如实地复制,整个作品不会像铸造那样会遇到收缩的问题。

电解铜只能是用纯铜,而在铜铸造工艺时,用的是由一定比例的铜、锡、锌等合金铜。合金铜有一个特点,就是比纯铜金属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就像某些人说的那样,电解铜工艺即使做得即使再完美,也不能比得上铸造铜更耐久一些。很多的室外雕塑和公共纪念碑是电解筒,据说与铸造的厚度一样厚。

普通的电解铜不受重视主要是因为厚度太薄,但是要做成任何厚度也是没有任何困难,花费与用其他方法铸造的相比也是令人可以接受的

用电解铜的方法复制作品的方法是拿古塔胶 [3](译注:古塔胶, 、一种天然橡胶。主要由马来亚半岛、印度尼西亚等热带地区产的山榄科植物的树皮和树叶中的胶乳制得。我国的杜仲树也含此胶。)或其他柔软材料,从原作品上翻成模具,有时候模具也用石膏做,但会有一个强化的处理过程。

模子接下来会被刷上一层调制好的石墨或黑铅,并放进一个铜金属在里面淀沉的澡盆里,大的作品可以分成两块,以便两块合拼在一起的时候,只有一条拼缝需要修补。两块完美拼合在一起,在接缝隐蔽一点的地方焊接好,不会有任何麻烦,通过一定的方法会处理得完全看不出来。

为什么要用柔性材料作模具,原因是软的模具将来很容易地从电解铜上面拉曳下来,即使有些地方的型可能倒扣的比较厉害。

我看到过用这种工艺翻制的作品被大家认为是精采的铸造铜像:忠于原稿的表面肌里、精确的细节复制、轻拍时清脆的回声以及各种各样你想要的表面铜锈,连最有经验的人都无法将其与铸铜分辨开来。

雕塑家追求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希望作品是永久的材料,并忠实地把原作翻制出来。相对来说,其他事情都从属于第二位。我想说的是,假如你用铸造工艺达到你的这点要求,又能做到电解铜达不到的质量,就太合我的心了。

如果用一件石膏的模具来电解铜,那么用完之后要敲碎才能从电解铜雕塑上拿下来。

注解:

[1] (译者注:本韦努托 • 切利尼,1500 年 11 月 3 日- 1571 年 2 月 13 日,是一位意大利文

艺复兴时期的金匠、画家、雕塑家、战士和音乐家,还写过一本著名的自传。

[2] (译注:别名山奈钾、、KCN、白色圆球形硬块,粒状或结晶性粉末,剧毒。在湿空气中潮解并放出微量的氰化氢气体。易溶于水,微溶于醇,水溶液呈强碱性,并很快水解。密度1.857g/cm^3,沸点 1497℃,熔点 563℃。接触皮肤的伤口或吸入微量粉末即可中毒死亡。与酸接触分解能放出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与氯酸盐或亚硝酸钠混合能发生爆炸。),卤砂(译注:氯化铵 、、为无色晶体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咸、凉;有引湿性。

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微溶。别称电盐、电气药粉、盐精、硇砂)

英文原著作者:阿尔伯特 • 托菲特( TOFT,1862-1949),英国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著名的传统古典雕塑家,擅长纪念碑创作。

译者:陈涛,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页所展示的有关【铸铜雕塑的泥稿塑造 | 《雕与塑》中译本节选】的信息/图片/参数等由的会员【 】提供,由雕龙客会员【 】自行对信息/图片/参数等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负责,本平台(本网站)仅提供展示服务,请谨慎交易,因交易而产生的法律关系及法律纠纷由您自行协商解决,本平台(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您在本网页可以浏览【铸铜雕塑的泥稿塑造 | 《雕与塑》中译本节选】有关的信息/图片/价格等及提供 【铸铜雕塑的泥稿塑造 | 《雕与塑》中译本节选】的商家公司简介、联系方式等信息。

在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请您致电15932669617,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感谢您对雕龙客的关注与支持!

相关资讯